
7月18日,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陶瓷雕塑與加彩技藝人才培養(yǎng)”在德化縣山花陶瓷有限公司開班。來自全國各地的30名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與設計及相關行業(yè)的人才將得到為期2個月的免費培訓。
此次“陶瓷雕塑與加彩技藝人才培養(yǎng)”項目由福建省德化縣山花陶瓷有限公司承辦。據了解,這是德化縣第一個被列為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項目,也是國家藝術基金在福建資助的首個陶瓷類項目。
出席開班儀式的有: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藝術基金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文化部原副部長)趙少華,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福建省文化廳副廳長黃葦洲,福建省音像出版社副社長于小臣,泉州市文廣新局副局長陳惠平,泉州市工藝美術協會會長鄭金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研究所所長王洪亮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孫玉敏教授,以及德化縣委副書記、代縣長劉德旺,德化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傳敬,德化縣人大副主任、陶瓷發(fā)展委員會副主任、陶瓷辦主任黃耀昆,德化縣政府副處級干部、陶瓷發(fā)展委員會副主任徐文福,“陶瓷雕塑與加彩技藝人才培養(yǎng)”培訓班部分老師和來自全國各地的30名學員。
山花陶瓷有限公司成立于上世紀80年代末,是一家專注陶瓷加彩的企業(yè)。近30年來,山花陶瓷在探索白瓷裝飾新的表現形式上不懈地努力,始終致力于白瓷加彩的裝飾工藝,繼承古法并博采眾長,汲取德化古代陶瓷及敦煌彩畫藝術精華,形成獨特的“山花彩”技藝,成為德化陶瓷領域獨樹一幟的特色企業(yè)。2015年底,在北京恭王府成功舉辦了“清風明月——趙樸初法書暨德化瓷造像展”,2013年被評為“泉州市文化產業(yè)示范基地”,2016年被評為“第九批省級文化產業(yè)示范基地”。同時,山花陶瓷注重人才培養(yǎng),常年與寧波大學、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泉州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莆田學院、德化職業(yè)技術學校等院校建立校企合作關系,是“泉州市青年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見習基地”。

眾所周知,德化是千年古縣,是世界上陶瓷文化積淀最深厚的窯口之一,陶瓷制作歷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興于唐、宋,盛于明、清,在中國乃至世界工藝美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德化白瓷瓷質致密,胎釉純白,如脂似玉,被譽為“象牙白”“中國白”,代表了世界白瓷生產的最高水平,有“世界白瓷之母”“世界白瓷看中國,中國白瓷看德化”的美譽。
德化陶瓷雕塑是中國乃至世界的雕塑史上永不凋零的藝術奇葩,其燒制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德化窯是白瓷雕塑歷史最久、品種最多、質量最優(yōu)、水平最高、影響最大的窯口,德化瓷雕以獨特的工藝魅力和深厚的審美文化內涵,在世界陶瓷藝術史上獨領風騷。

如今,德化陶瓷80%銷往世界19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成為中國最大的陶瓷工藝品生產和出口基地、中國首個出口陶瓷質量安全示范區(qū),先后被評為世界陶瓷之都、中國瓷都、中國陶瓷之鄉(xiāng)、中國民間(陶瓷)藝術之鄉(xiāng)、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等。
國家藝術基金是由國家設立,旨在繁榮藝術創(chuàng)作、打造和推廣原創(chuàng)精品力作、培養(yǎng)藝術創(chuàng)作人才、推進國家藝術事業(yè)健康發(fā)展的公益性基金。此次,“陶瓷雕塑與加彩技藝人才培養(yǎng)”的開班,目的是培養(yǎng)陶瓷雕塑和加彩技藝高端藝術人才,讓德化傳統(tǒng)陶瓷文化、陶瓷雕塑技藝和“山花彩”加彩技藝在全國弘揚與推廣。

據悉,培訓班將聘請國內著名教授、學者、省級以上陶瓷藝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等“名師”協助授課,采取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法,從對材料色彩的感知到形態(tài)構成、表現方式等方面,全方位系統(tǒng)提升學員的藝術創(chuàng)作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其熟練掌握德化傳統(tǒng)陶瓷雕塑技藝和“山花彩”陶瓷加彩技藝。
德化陶瓷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和泉州海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陶瓷文化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此次,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陶瓷雕塑與加彩技藝人才培養(yǎng)”在德化啟動,將進一步發(fā)掘和弘揚陶瓷文化,加強陶瓷技藝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大力發(fā)展陶瓷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推動陶瓷產業(yè)轉型升級,推動譜寫千年瓷都科學發(fā)展、跨越發(fā)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