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東市場持續(xù)增長,吸引越來越多陶企的進入。/佛山日報記者孫海慶攝(資料圖片)
擬推動中國陶瓷自主品牌抱團進軍中東市場,企業(yè)提醒海外渠道風險
報道:昨日,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由中國陶瓷城、中國陶瓷產業(yè)總部基地聯(lián)合ARI公司共建的“迪拜中國陶瓷城”項目將于下周啟動。不少企業(yè)認為中東市場既有機遇,同時走出去也會面臨諸多風險。
擬促陶企抱團進軍中東
近幾年來,隨著中東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中東一躍成為佛山建陶出口的重要市場。實際上,早在2008年,中東市場就成為佛山第二大陶瓷出口市場。來自佛山市外經貿局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10年佛山陶瓷出口中東的金額達到46191萬美元,同比增長20.9%。而在廣東省的出口版圖中,中東市場從2008年以來連續(xù)占據(jù)陶瓷出口市場的頭把交椅。
由于中國陶瓷出口多是為國外經銷商代工或貼牌、轉銷給當?shù)叵M者,這種經營模式導致中國陶瓷企業(yè)缺乏自主品牌形象,為此,蒙娜麗莎、新中源等越來越多佛山陶企在中東開始嘗試從拿訂單向自主品牌拓展的轉型。
據(jù)了解,由中國陶瓷城、中國陶瓷產業(yè)總部基地聯(lián)合ARI公司合作開發(fā)經營的ICC · DUBAI · CCC(簡稱“迪拜中國陶瓷城”)項目位于世界貿易中心的迪拜杰貝阿里工業(yè)區(qū),主要吸引來自中國各大產區(qū)的建筑陶瓷、衛(wèi)生陶瓷、洗手間設備、休閑和五金水件在內的高端品牌,該項目將于下周開啟,希望成為中國陶企在中東地區(qū)的橋頭堡。
中國陶瓷總部基地有關負責人表示,迪拜中國陶瓷城希望復制在佛山的成功經驗,為佛山和中國陶企在中東、印度和非洲市場拓展自主品牌渠道提供一個中國概念的商貿平臺。
中東市場去年增長20.9%
對有著十多年海外貿易拓展經驗的佛山陶企來說,中東陶瓷市場再熟悉不過了。“很多企業(yè)都在那里有客戶,10多年前,新中源就進入到中東市場了。”新中源出口事業(yè)部總經理霍錦祥對記者說,新中源近年來出口中東的陶瓷銷售額近6千多萬元。
在市場增長潛力的誘惑下,在素有“貿易之都”的迪拜開設中國陶瓷分銷中心,無疑為眾多企業(yè)提供了最為直接的品牌推廣平臺。雖然目前頗為動蕩的中東局勢影響了佛山陶企在該市場的出口,但佛山陶企普遍看好中東市場的潛力。
“如果迪拜之行成功,我們將把迪拜模式迅速復制到非洲、俄羅斯。”霍錦祥說,新中源在今年年初決定試水中東市場,在迪拜設獨立的營銷公司以及900平方米的展廳,取代原出口事業(yè)部的所有中東業(yè)務。
據(jù)了解,迪拜中國陶瓷城所在的迪拜杰貝阿里工業(yè)區(qū),是東西方的交通要道和貿易樞紐,擁有170多個船舶公司和86家航空公司,同時迪拜的進口稅一般為5%。而迪拜將為中國陶瓷提供諸多“方便”,包括該地區(qū)內所有企業(yè)均免交各種稅費、允許資金100%自由匯兌等。
霍錦祥告訴記者,雖然中東市場量大,但眾多進入中東的陶瓷產品大部分為低端產品。新中源在迪拜的銷售公司將致力于自主品牌的推廣,拓展高端陶瓷市場�!�
新聞鏈接
警惕海外渠道拓展風險
中國陶瓷城作為國內一個陶瓷商貿航母,首次出海進軍中東市場,究竟對中國陶企帶來什么挑戰(zhàn)和機會?
雖然中東市場增長給陶企帶來誘惑,但直接將貿易前臺延伸到中東當?shù)厥袌�,首先意味著成本的增加�?ldquo;最起碼,你的海運成本、你的管理成本都會增加。”蒙娜麗莎陶瓷負責出口業(yè)務的總經理葉曉東認為,經過十年的開拓,佛山陶瓷對中東市場的陶瓷口味、品種已經相當熟悉,而中東大的貿易商幾乎都在中國設有常駐辦事處,與佛山陶企結成的貿易關系根深蒂固。
而針對通過海外營銷公司作為中轉站可以規(guī)避貿易風險的說法,葉曉東則認為,歐美市場對進口的陶瓷要求原產地證明,同樣可以稱為“壁壘”,征收中國產地陶瓷的反傾銷稅。“原來厄瓜多爾、埃及、印度等對中國反傾銷,有些陶瓷企業(yè)借用東南亞等國家的企業(yè)作為中轉站,但同樣是以貼牌的形式出口,成本同樣很高。”葉曉東說。
多家陶企出口人士提醒,近幾年海外中國商城不斷涌現(xiàn),早年分別在俄羅斯、匈牙利、法國等地開設的效果并不理想,海外渠道拓展的風險企業(yè)一定要警惕。“中國的陶瓷自主品牌必須走出去,但要取得國際市場的認同目前還是很困難。”雅士高夫董事長陳彥斌感慨道,目前還沒有一家國內陶瓷企業(yè)品牌是獲得國際認可的,陶瓷企業(yè)在國外操作自主品牌,對當?shù)厥袌龅馁Y源如何整合、如何適應當?shù)厝宋�、法律以及管理好外派人員,還需要進一步的修煉。(文/李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