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展會之前,林大偉針對自己感興趣的參展產品提前做了市場調查。他發(fā)現,這家企業(yè)在飲料的推陳出新上一貫表現良好,雖然水果汽水屬于新產品,但是,他走訪數家餐飲企業(yè)之后,已經堅定信心,這款飲料一定有市場前景。
王經理發(fā)現找到了“知音”,兩人相談甚歡,并達成初步意向:林大偉取得該飲料在長沙市的經銷權。
林大偉從飲料企業(yè)的展位出來,大大松了一口氣,翻出事先整理的企業(yè)聯系名錄,向下一家綠色雞精企業(yè)展臺走去……
一天時間下來,林大偉不但與15家企業(yè)達成購買剩余展品的協(xié)議,還與4家企業(yè)達成了地區(qū)總經銷的意向。
展會閉幕的那天,林大偉帶足了資金,聯系了貨車和搬運工隨時待命。而眾多參展單位也掛出了“限量零售”的牌子,將剩余的展品全部低價銷售給了林大偉。這次,林大偉淘來的貨物更加豐富,零售、批發(fā),足足讓他賺到近20萬元。
林大偉更滿意的手筆卻是,借“包銷余貨”的方式獲得廠家的支持,好幾類產品的地區(qū)經銷權順利納入囊中。
“林家貨鋪”逐漸具備了跟“世紀百貨連鎖超市”不相上下的價格優(yōu)勢,甚至很多產品獨家經銷,其名聲逐漸遠播,進出“林家貨鋪”的顧客日益增加,甚至其他社區(qū)的住戶也專門跑到這里來購物。尤其值得他欣喜的是,在他的全力推銷下,水果汽水成為夏季熱銷產品,甚至多次賣斷貨。林大偉暗自得意。
不走尋常路
買進賣出是最“原始”的經商方式,模仿系數高,生意要做大,還不能簡單依靠這種投機取巧的辦法。林大偉對此非常明確。
果然,2004年食品博覽會召開時,受到林大偉啟發(fā)的小商戶們,紛紛到展會淘金,以至于供大于求,所謂的“低價”早就被哄抬了起來,無利可圖。
而林大偉已經跟很多企業(yè)混熟了,他反倒不跟參展單位談包銷余貨的事情,而是拍著胸脯對這些參展商說:“你們遠道而來參加展會,如果有需要幫忙的地方,盡管開口!”
當然,話說出去,事情也就跟著來了。第二天,一家調料企業(yè)的銷售經理急急慌慌地打電話來,讓林大偉無論如何都要想辦法弄一張當日去廣州的火車票。因為急事,他必須馬上趕回公司,飛機票早就定完了,只得改乘火車。時值春節(jié)前夕,任何票務都緊張。但林大偉在當地生活了30多年,關系網繁多,總是能想到辦法的。當他及時將票送到對方手中時,該經理二話沒說,立刻吩咐銷售人員“限量零售”。
此后幾天,找林大偉借車、請他幫忙聯系廣告商等事務逐漸增加。林大偉毫無怨言,頃盡“熱心腸”,一律竭盡全力幫助。跟他打交道的參展企業(yè)都不住地夸他“仗義”!
林大偉稱這招為“需要的紐帶”,旨在鞏固與廠家的關系,同時獲得更多的進貨渠道。“一旦你被對方需要,你就有了獲勝的砝碼。”林大偉對此深信不疑。所以,其他蜂擁而至的淘貨者得不到低價余貨時,林大偉卻仍然順利獲得了大量“參展剩余產品”。
2005年初,“林家貨鋪”連鎖店開張了,地址就選擇在另一家“世紀百貨連鎖超市”的對面。有了實力,誰還怕誰?何況,形成競爭態(tài)勢的市場才是最活躍的市場。
“林家貨鋪”顯示出要成長為“世紀百貨連鎖超市”的“石頭”的勢頭,這引起世紀集團的高度重視。對此,林大偉并不擔心,手中掌握著數個產品的地區(qū)經銷權,連“世紀百貨連鎖超市”的某些產品都是通過他的手走貨呢。
不過,林大偉打算在超市主業(yè)之外,另辟一塊天地,主要負責對參展單位的配合服務。比如,聯系廣告制作,提供商務公寓、商務用車,代辦各種車、船、機票等。這個城市隔三岔五舉行各種展會,會展商們本身就有太多的市場需求。這不又是一樁另辟蹊徑的生意嗎?